400-6820-18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谁来阻断湟鱼盗捕黑手?

发布时间:2014/2/3 9:37:52

冬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泉吉乡境的青海湖冻得结结实实的。牧民南加蹲在冰面上,凿开被冰封住的下网洞,小心翼翼地从网里取出被困的湟鱼。
  被网目不足1.5厘米的粘网挂住的湟鱼拼命挣扎着,盗捕分子使用拉网器后留下的一节节已经生锈的废电池散落在下网的坑洞边。湖面狂风呼啸,气温已降到零下20摄氏度。短短1小时,南加和他的同伴们拉出了5张渔网,近百条湟鱼从他们冻得通红的手中回到了湖中。
  湟鱼学名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的独有物种,2004年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目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受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过度捕捞影响,湟鱼资源量一度由最初的32万吨下降到不足1000吨。为保护这一珍稀物种,从上世纪80年代,青海省就开始进行封湖育鱼,如今已进入第五次全面封湖育鱼期。
  “它在青海湖里自由生活了起码10年,就因盗捕分子的网断送了性命。”南加捧着一条长约20厘米、在挣扎中腹腔破裂的湟鱼惋惜地说道。
  今年50岁的南加一直生活在青海湖畔,目睹了因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带来的生态改变。人们的生活越过越好,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却愈发狭小。上世纪90年代,当家乡的大多数人还在计划如何增加牲畜增收的时候,他卖掉了家里的牛羊,踏上了青海湖环保之路。
  “我真不明白,现在生活这么好了,能吃的东西那么多,为什么偏要拿这么珍稀的湟鱼尝鲜呢?”南加说,一旦湟鱼数量减少,水鸟将不再栖息,湖中将藻类泛滥,最终将导致青海湖变成“死湖”。
  他拿出以前做生意的积蓄,用近20年的时间守护着青海湖。为了保护湟鱼,他组织了牧民巡逻队,志愿者来自环湖地区的各个村庄,多时上百人,少时几个人,见垃圾便捡,见渔网就放。
  “青海湖这么大,盗捕分子狡猾得很,光靠渔政部门,就算跑断腿也管不过来。”南加说。
  为了及时掌握盗捕情况并取证,他们自费购买了望远镜、相机。环湖300多公里,分属4县管辖,过去相互来往不多的人,因为保护湟鱼,将力量拧成了一股绳。
  2013年1月11日,南加一行7人在青海湖南岸的安智农场附近的冰面上遭遇了100多人的偷捕队伍。当时天黑风大,20多辆盗捕分子的三轮车将他们团团围住。南加一行见状迅速骑着摩托车向附近村庄驶去,眼看就要被追上,恰巧遇到行进中的同乡摩托车队伍,盗捕分子见牧民志愿者人多势众,才逐渐散去。
  这样的险情和遭遇并非个例,但南加不畏险阻,其勇气和坚持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环保。
  2013年入冬后,青海省组织了多次专项行动打击盗捕。南加欣喜地发现,这个冬天冰面上的下网坑洞明显少了。但他仍然担心严厉整治过后,盗捕又会死灰复燃。
  “法律对盗捕打击的力度不够,盗捕分子被抓起来没多久又回来重操旧业。保护青海湖需要发动更多的人,除了渔政,希望工商、旅游、路政一起参与。”南加说,“当然,关键还是人人管住自己的嘴,鱼没有地方可卖,盗捕分子没钱可挣,湟鱼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
  就民间保护层面而言,南加希望依靠社区年轻骨干力量,把青海湖畔的牧民合作社发展为青海湖的原生保护力量,通过各个村社间的联系协调,建立起一支高机动性、成规模、组织化的志愿队伍,形成一种科学高效的联动保护机制。
  “只要一代接一代地努力,我们的圣湖一定能成为湟鱼的天堂。”南加说。
分享到微博: 新浪 腾讯 网易 搜狐 凤凰

旺旺好渔资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恩康药业

中农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