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20-18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厉害了!“鱼槽”代替“鱼塘”,一吨水养出上百公斤鱼

发布时间:2018/6/14 10:04:55

  据东南网6月13日讯,“走进来之前,没想到在这不靠海的工厂里,能大量养殖海水鱼!”在厦门新颖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颖佳”)的参观厅里,来自马来西亚水产商公会的一行人,看见传统养渔业的“鱼塘”被垂直叠加的“鱼槽”代替,便知不虚此行。

  近日,在福州召开的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上,如何提升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水产养殖新技术、新设施、新理念,成了众多参展商热议的话题之一。

  实际上,藏在海沧新阳的新颖佳已经低调经营了四年多,其凭借立体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实现环保、节约用地、用水、高产四合一的养殖模式,早已名扬海外。

  “鱼槽”代替“鱼塘”

  一吨水就能养出上百公斤鱼

  透过新颖佳参观厅的玻璃窗,养殖车间里,工人往鱼槽投喂饲料的一瞬间,平静的鱼槽顿时溅起层层水花,一尾尾肥美的石斑鱼翻腾而起,争相抢食。

  一个小小鱼槽竟然能养这么多鱼?一个周期的产量是多少?如何对水质进行监控?与传统渔业相比,经济效益如何?马来西亚客人在参观厅里停留不到十分钟,一系列问题都抛向了董事长林永南。

  林永南给大家算了一笔账:一个车间占地450平方米,上下共有40个鱼槽,每个鱼槽有4吨多的水,从10厘米左右的鱼苗开始养起,一个养殖周期为6-8个月,一年可养两茬,一茬可养400到500公斤鱼,一个车间一年就可以养殖40吨左右的石斑鱼。

  支持这套工厂化养殖的系统,是林永南2013年从德国引进的智能化生态型循环水养殖系统集成技术。在技术总监、系统设计人华纳·高斯的帮助下,新颖佳建成了成套的养殖设施,尤其适合大面积、大型水产养殖园区的开发和利用。目前该系统技术已经处于熟化推广阶段。“在这样的系统里,养鱼的水可以被过滤循环使用,每天仅需10吨左右的海水,以及更换槽内5%的水量,就能满足养殖用水需求,比传统养殖节水达95%。”林永南介绍。传统的池塘养鱼,一亩地一年也就养一吨左右的鱼,而在他的车间里,不到一亩地年产40吨左右,比传统养殖模式节省大概90%的土地。

  “智能化+物联网”

  从鱼苗到出厂全程安全可控

  除了环保、高产等经济效益外,关乎餐桌食品安全的健康生态养殖,是水产养殖由传统模式转向新技术、新设施、新理念的另一个市场切入点。“养鱼先养水”林永南介绍,凭借物联网技术,借助装在养殖系统里的传感器,就可以对养鱼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当某个项目的指标超标时,可适时进行调整,再对收集来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便可以了解哪种水质最适合养殖。

  智能化+物联网,让鱼苗从进入鱼槽到出厂的全过程都处在安全可控的范围之内。鱼儿可在无污染和无化学添加剂的环境下成长,无需服用抗生素等来确保产量,确保了食物的安全性。此外,鱼儿的生长也不会受到天气影响,能够在全年任何时段进行养殖,突破了地域及季节限制。

  市场可期

  推广“工厂化养殖”亟待政府扶持

  “亚太地区目前主要的水产养殖方式是池塘养殖、网箱养殖等粗放式养殖,残饵等对水质污染较为严重,严重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马来西亚水产商公会成员辜国良谈到,新颖佳采用的立体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会是未来10年渔业发展的大趋势。

  这些年来,林永南推广中遇到的最大掣肘就是,传统养殖户一听说要建厂房,购置先进的设备就望而却步了。“刚开始大家觉得节能灯贵,不愿意使用,政府为了普及它,给予企业很大的支持。要在我国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也是一样的道理。”林永南坦言,我国养殖业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型,企业要有走在世界前端的技术和理念,同时更要政府层面的大力支持。

  “当养殖户都大规模用上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后,传统的水产养殖业就有望转型升级,为失海的渔民转产转业提供新的途径,甚至在内陆地区也能养海鲜,经济效益必将突显,成为水产养殖产业的新亮点。”林永南向导报记者透露,目前厦门翔安以及宁德地区已经有不少养殖户对新颖佳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十分认可,相关项目正在紧密洽谈落地中。 (记者 余健平/文常海军/图)

分享到微博: 新浪 腾讯 网易 搜狐 凤凰

旺旺好渔资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恩康药业

中农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