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2/14 14:09:27
近日,在河南周口商水县袁老乡刘湾村的泥鳅养殖基地,工人们正在坑塘内捕捞泥鳅。“泥鳅养殖大户”杨新高兴地说:“这些天是泥鳅销售的旺季,来自连云港、青岛的几位客户正急着要货呢!”
前几年,杨新在北京一建筑工地上当包工头,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12年春,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他了解到泥鳅养殖见效快且市场前景广阔时,便毅然返回家乡,流转了40余亩土地,开始了泥鳅养殖。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开始,由于缺乏养殖经验,杨新饲养的泥鳅不是易发病就是生长慢。这并没有动摇他养殖泥鳅的决心。杨新买来养殖泥鳅方面的书籍和显微镜等器材,并到连云港等地参观考察。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总结,他终于摸索出了一套养殖方法,当年就扭转了被动局面,盈利40多万元。尝到养殖甜头的杨新,干劲更足了。
“去年行情好,饲养一亩泥鳅可以收入2万多元。”杨新开心地说。为开拓市场、扩大销量,2013年,杨新带领周边七八户村民成立了刘湾村无公害生态泥鳅养殖合作社,合作社实行“三包”:包技术、包幼苗、包回收销售。2014年元旦刚过,合作社又流转了100亩土地挖塘养殖泥鳅,饲养总规模扩大到260余亩,并安排了村里4个贫困户到养殖基地边打工边学习泥鳅养殖技术等。
谈起今后的打算,杨新信心满满。他说,下一步,合作社准备搞立体养殖,即在坑塘四周种上树、树下养鸡,坑塘内种植菱角、饲养泥鳅等,真正把泥鳅养殖基地建成“生态庄园”,吸引广大市民前来休闲娱乐,同时带动周边更多的农户通过养殖泥鳅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