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2/28 14:36:39
2月19日上午,春寒料峭,位于四川成都洪安镇化工新村的童子股份合作社社长邹全龙一边忙着收获泥鳅,一边向在场的记者和区、镇水产技术人员分享他的泥鳅养殖经。他满脸喜悦地告诉大家,“3亩左右的鱼塘能收获一万多斤泥鳅,池边价能卖到20至35元每斤,平均每亩能卖8万元、亩净收益万元以上,是养殖常规品种的3至4倍,这两年我们合作社发展了一百多亩,产值近千万。”
过去,化工新村所在地处于下湿田,常年被淹,导致当地农民增收困难。2011年,在区水务局和洪安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邹全龙有效地利用农村低产田、下湿田发展泥鳅养殖,当年建成泥鳅养殖池塘40亩,大大提高了土地收益,增加了生态湿地面积,改善了生态环境。后来,他带动周边村民一起,成立合作社,扩大养殖规模,基地已扩大到110多亩。
在“走基层”活动中,区水务局技术人员给邹全龙出谋划策,希望他带领合作社一方面要努力提升泥鳅生产质量,积极创建无公害基地和无公害产品,注册商标,创建品牌;另一方面要借全市大力推进现代渔业发展的大好时机,进行池塘、渠系等改造,打造标准化的现代泥鳅养殖示范基地,促进基地提档升级;还希望该基地能更好地起到科技示范作用,带动周围更多老百姓一起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