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后,2023年中国经济走过上半程。
今年的水产行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各地商品鱼大量积压、消费难以带动行情、投苗期整体延后、原材料价格持续暴涨等,这些变化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和困难。
在困境中,一些企业在冲击之下未能突围,销量、净利出现下滑。也有一些企业通过调整战略、发展新业务,积极寻求新的增长点,实现了业绩的增长。
在10年间,江苏好润生物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好润)坚定不移地发展“6S”全产业链,不断夯实补强,完成了河蟹全产业链布局。并且在“内卷”的2023上半年,保持了上涨态势,率先完成30%的增长目标。
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好润董事长刘爱民,谈一谈好润在今年市场环境强压下的应对策略,以及2023年水产行业出现的机遇和变化!
江苏好润生物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爱民
记者:今年进程已过半,您能否分享一下好润动保、苗种、饲料等板块的相关情况?
刘爱民:截止到7月份,我们已经完成了今年的基础目标,各板块都实现了不低于30%的增长。
动保版块,今年商品鱼存塘量远高于往年,整体投苗节奏延后,在3-4月份给动保企业很大的压力。但总的来说,对华东的虾蟹市场的影响相对小,而且随着5-6月份螃蟹进入快速生长期,销量也逐渐回升。截至7月,我们动保销售额现已完成既定的“不低于30%的增长”目标。
苗种版块,好润今年大眼幼体销量比去年增1万多斤。客户反馈整体大眼幼体质量有所提升。
饲料版块,因为好润饲料版块是以虾蟹料为主,侧重于河蟹料。虽然去年春节前后的河蟹的销量很缓慢,但是没有像其他的鱼类品种一样出现严重的积压情况。原本考虑到这两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利润率会有所降低,难以达到原定的增长目标。从上半年来看,饲料销量和利润的增长率都出乎我们的预料,已经达到目标增长。
另外,我们在特种鱼料上的布局初具成效,根据我们基地的数据反馈,淡水大黄鱼料的系数控制在0.8左右。还有一些淡水鱼品种的饵料系数也能做得比较低。总的来说,饲料的市场口碑还是不错的。好润也一直在坚持做高品质的饲料,通过不断的优化配方,把产品做扎实,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
记者:不少企业都反映,今年的市场很难做,好润能取到这样的增长难能可贵。在您看来,好润能如此抗压的原因在哪?
刘爱民:今年整个大的市场环境给水产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好润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还保有增长,得益于好润“6S”全产业链的构建。
目前,好润依托动保原有线下实体店,围绕河蟹这一品种做的全产业链已形成闭环。随着养殖户对“好润1号”蟹苗的认可度越高,销量越大,也就意味着动保、饲料的目标客户群体也越大,从而带动这些板块的销量。
去年好润也在南美白对虾市场加大力度。从目前看收效还是不错的,这块市场的增长弥补了螃蟹板块的不足,才让全年的增长没有偏离我们的目标很多。
记者:好润“6S”全产业链模式未来可能遇到哪些挑战?会如何应对?
刘爱民:市场在变化,行业也在变化。无论是什么模式都可能会面临新的挑战。对于企业来说,不管是动保、饲料,还是种苗,在没有达到理论上的天花板之前,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弥补自身的短板,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好润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聚焦河蟹板块。在很多优势品种,比如海参、对虾、海水鱼、特种鱼上都没有像河蟹这样把市场“做透”。在其他品种版块上,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接下来也会不断在品种上补全,尽可能地提升我们在其他品种上的竞争优势。
好润前十年做好“一只蟹”,后十年希望能做好“一条鱼”。
记者:从行业的层面看,今年的水产行业和水产动保行业,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刘爱民:今年对整个水产行业来讲是比较困难的一年。我们也深有感触。
现下经济正处于低谷期,肯定会对企业盈利稳定性造成影响,但也会促进这个行业快速变革洗牌。
在这样颠覆性环境下,很多企业可能要在产品的定价、配方上做出改变。现在大家都在价格上做文章,价格手段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对企业的销量有促进作用,但是一旦产生依赖,就会改变盈亏平衡点。价格一旦下调,企业就被迫要在成本上想办法,成本的下调就会影响产品品质。这就相当于将行业的风险转移给客户。
无论是年景好坏与否,市场行情如何,对养殖户来说,最大的养殖成本并不是饲料,也不是种苗、动保,而是能否成功养出鱼。我们能做的是,在养殖户养得出来的基础上,帮助他把控投入品的成本。这样对客户来说才有意义。不能成功养出鱼的话,再便宜的饲料、再便宜的苗种、再便宜的动保都没有意义。
无论行业处于什么样的时代节点,以客户为中心始终是企业的“指南针”。当养殖户的养殖风险增加、养殖成功率降低的时候,追根溯源,客户就会选择能够真正给他们提供价值的企业。我们最后会发现,盲目竞价其实逐步把企业往悬崖边上推,最后风险会反噬到企业上面来。
记者:未来动保企业的竞争,是否会从单一的板块竞争,转到全产业链的竞争上?
刘爱民:未来好润肯定是坚定不移地走全产业链模式。“6S”产业链的意义在于,帮客户全盘把控成本,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成功率。这也是我们从单一动保转向全产业链的初衷。
无论是养什么品种,都无法简单孤立地谈苗、谈饲料、谈动保,甚至谈服务。在养殖过程中,种苗、饲料、动保是密不可分的,无论是哪一环的产品出现问题,即便有再高的技术水平,也无力回天。
但是这个模式未必适合所有企业。全产业链要求对企业的资金、技术储备、人才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可能不具备条件去做到全产业链。这个时候就可能需要在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提升产品的品质,提升服务,帮客户降本增效。让企业对原料价格、行情等风险的抵抗力得到提升,让行业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记者:中小型企业未来的机会在哪里?
刘爱民:还是那句话,“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行业。”
原料暴涨、消费能力改变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生产、销售产生消极影响,但是只要行业不倒闭,永远会有一批“活下去”的企业。
原料价格上涨,如果零售价跟不上,产品品质势必会降低。产品是为了解决客户的问题、降低客户的养殖风险,以及帮客户提高的养殖成功率。如果单纯为了上量,盲目拼价格,会削弱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
随着水产行业竞争格局分化加速,缺少产品和品牌的企业将进一步被淘汰,水产行业将呈现两极化。第一种就是巨无霸,超级大平台,这一类头部企业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抗市场风险能力强,还能引领行业的发展。第二种属于超级个体小团队,这种企业因为足够小,应变能力很灵活,能为客户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
反而是一些处于中间层次的企业,有一定的研发、生产、资金能力,但是在持续发展壮大上遇到瓶颈。这就需要创业团队要有行业共生的眼光及整合资源的能力,对行业优秀资源进行整合,或是兼并到大型企业中去,这样的话行业又会进入到一个新的格局里。
后记:
在今年新的形势下,水产行业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企业如果要在保证产品的品质的同时,保有一定的利润空间,还要保持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考虑如何去构建核心竞争力上的战略优势。在质量和效果上做文章,与养殖户共同度过难关,度过当下最困难的一段时间,行业的春天必然会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