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返乡创业以来,合作社已经实现裂变式发展!短短几年,我们从4亩发展到目前近500亩,已经成为川内最大的黑斑蛙养殖基地。三年内,我们计划将规模扩大到1000亩,实现更好的发展!”在位于中江县玉兴镇大石村的黑斑蛙养殖基地内,中共党员、中江县十九届人大代表、四川省返乡入乡创业明星、四川嘉稻农业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邹明江一边忙碌地指挥工人进行新场地的建设工作,一边热情地向我们介绍合作社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言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中:中共党员、中江县十九届人大代表、四川省返乡入乡创业明星、四川嘉稻农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邹明江
眼前的邹明江,是川北地区青蛙养殖的产业带头人,吸引带动周边大量农民参与,已经为当地提供近40个就业岗位。但谁能想到,他一路走来的经历充满坎坷和艰辛。
01
邹明江告诉水产前沿,最开始是他父亲看了电视节目后决定尝试搞养殖。由于经验不足,当年资金就亏了七七八八,但邹明江决定坚持下去。2018年,他辞去手头并不顺心的工作,回到家中潜心钻研青蛙养殖。“2018年我接手蛙场,把规模从4亩扩建到8亩。当年养的比较好,但是不幸遇到发洪水,损失比较大,好在最终挽回了本钱。下半年,我又把蛙场扩建到16亩,这一批养殖就很成功,也挣了一些钱。”
2019年,充满信心的邹明江再次扩建场地,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他的所有计划。2020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全面禁止食用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类在内的陆生野生动物。这让邹明江备受煎熬。“好在政府非常关心和支持我们返乡创业青年。那一年很多蛙场都撑不下去了,但我们最终迎来曙光,成功了活下来。”终于,5月29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确定版《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青蛙被排除在“禁野白名单”外。所有从业者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几乎从我养青蛙开始,每年都在扩建,养殖面积呈滚雪球模式增长。并且周边的乡亲和朋友也很认可我,就跟着我一起来养。”在邹明江的带动下,当地目前已建成蛙场近500亩,包括他自有的320亩和以“公司+农户”运作模式的蛙场近200亩。
2019年,邹明江成立四川嘉稻农业有限公司,投资200万元建成大石村“稻蛙共生”立体生态种养园区。截至2022年末,园区先后培训人才160人次,其中10名学员已成功创业,先后在广安、中江县玉兴镇、永太镇等地发展稻蛙产业1500余亩。大石村也成为四川省内最大的黑斑蛙养殖基地。此外,在返乡后,邹明江利用工作之余积极入党,被选举为中江县十九届人大代表。今年,他还被评为第二批四川省返乡入乡创业明星。
02
近年来,水产养殖行业越来越难做是不争的事实。谈及多年成功经验,邹明江认为首先是要多向优秀的人学习。“水产养殖大同小异。第一年,我主要向周边大户学习他们的场地规划和建设,以及养殖节奏和细节的把控。随着理解越来越深入,我同步扩大学习范围,不仅限于川内,还包括广西、湖北、湖南等省份。只要是养得比较好的养殖户,我都会去看。”
邹明江表示,基地响应国家号召,应用“稻蛙共生”的生态养殖模式。同时采取低密度养殖,降低养殖风险。不追求高产,而是稳中求胜:通过标准化复制,用规模化实现总产量提升。据介绍,目前基地青蛙亩产水平在3000斤左右。“蛙价好没有用,你得有蛙能卖才行。如果养殖密度很高,蛙出问题的概率会大大增加。那么为了降低养殖中后期风险,高密度的养殖户会被迫卖出。低密度养殖能够帮助我们规避养殖风险,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
在饲料选择上,邹明江自2018年开始养蛙就使用成都通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鱼水情”牌蛙料产品。“通威料我很早就知道了。以前我父亲养鱼的时候就是通威的用户,所以我一开始也是用的通威饲料。这款蛙料的品质很好,就是价格比同行高。”他笑着说,“但我对它很认可,因为它的产品设计比较合理,能满足青蛙各个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帮助缩短养殖周期,降低全程养殖料比。”
“很多养殖户关注的是饲料的购买成本,忽略了料比对成本的影响。2021年我专门拿了10亩地去测试,最终算出来的料比在1.1-1.2。2022年由于高温影响,我们一天只投喂一餐,最终料比虽然略有上涨,但也保持在1.2的行业优秀水平。”邹明江补充道。
据介绍,这款蛙系列膨化配合饲料是由通威根据蛙的生理特性、营养需要,并结合蛙的喂养模式研发的全价膨化配合饲料,富含蛙各生长阶段所需的蛋白质、脂肪、氨基酸、钙、磷、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产品配方针对性强,营养成分均衡,适口性好,饲料转化效率高,长速快、增重有保证等特点。
在管理理念上,邹明江也有自己独到之处。“我接触青蛙养殖到现在,卖价从来没有跌穿成本价。为什么?7-8月是青蛙产卵后的发病高峰期,进入9月、10月后,由于气温下降,青蛙可能就冬眠了。这段时间我会加强保健工作,增强青蛙体质,让青蛙能够在过冬前储备足够的营养。例如养殖中后期我会自己配中药,熬成水然后拌料给青蛙吃;平时也会注意补充维生素和乳酸菌,调节青蛙体质。另外,通威会向我们提供技术经验,当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他们会及时上门帮忙处理。”
03
邹明江说:“这些年我越来越觉得,养青蛙是能看到希望的。如果我保持现状不再投入,每年固定的净利润能保持在到300万元以上。不仅是我,我们新发展的一个社员去年投入了近80万,当年就已经把基建和饲料费用赚了回来,今年的成本会低很多。但是发现,行业目前更需要建立起健康的发展模式。”
“在青蛙养殖这个圈子,以前大家都愿意做老师傅,是因为卖蛙苗挣钱。后来大家发现流通更挣钱,就纷纷去做流通。但是为了把货卖出去,不惜用代卖、低价扰乱市场,没有人去考虑养殖户能不能赚钱,也没有人考虑产业能不能持续发展。”成都通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服务经理张佐解释道。
如何保证养殖户的利益不受损害?作为当地产业带头人,邹明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答案也很简单,自己下场做流通。
在通威三联水产品批发市场的帮助下,2023年7月,邹明江联合南充致林蛙业联合成立了江林水产批发部,正式涉足青蛙流通行业。“我希望能够和更多的养殖户团结起来,合理控制出蛙节奏,保护大家的应有利益。” 邹明江说。
“养殖全产业链正形成融合发展的命运共同体,通威与用户共生共荣是必然选择。邹总和通威的合作,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通威提供养殖户所需要的好产品和优质服务,帮助实现好效益。邹总通过分享自身的成功经验带动周边更多人参与,进而促进了产业发展。”张佐说道。也正如通威集团刘汉元主席所提出的“饭碗理论”那样:“谁和农民直接抢饭碗,谁就没有饭碗;谁给农民饭碗里添油加肉,谁就有饭碗。我们的理念是农民能直接做的,原则上我们不做;他们做不好的,无论技术、配套服务、品牌打造等,都由我们来做。”
展望未来,邹明江充满期待。“目前我们和通威的合作更多还仅限于产品层面。希望接下来能够借助通威的平台优势,扩大我们的影响力,让每一位养殖户都能从养殖中赚取应有的利润,帮助青蛙养殖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