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3/25
“我用6亩鱼塘养殖饲料鳜,最终卖了3万多斤,利润约51万元。”经过7个多月的努力,来自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的养殖户陈启创在近日收到一笔回报。
谈到陈启创的养鱼事业,其实他是“半路出家”。这个曾经的五金表面工艺加工厂老板,在看到行业压力增大后,快速掉转“赛道”。
如今,他采用专家建议,并借用工业思维,投入重金采购全自动水质设备开展养殖全程水质数据化监测,根据数据开展养殖管控,调节水质和投喂,同时他还购买自动投料机提升劳动效率,不仅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还提升了投喂收益。
陈启创的企业在饲料鳜养殖上闯新路。白坭镇供图
抓住产业红利期投资饲料鳜
6亩鱼塘,投放的饲料鳜密度是4666条/亩,过程损耗约1000条(20条/斤),最终亩产是5058斤,亩产值是176025元……通过一段时间试验,如今陈启创会用养殖效益表统计每批货的收益比。
而在正式养殖饲料鳜前,他是一家五金表面工艺加工厂的老板。
“加工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开始寻找其他投资项目,发现水产养殖近年来投资回报率不错。”陈启创坦言,放弃10多年的奋斗方向很不甘,但“识时务者为俊杰”。
“一条驯化好的饲料鳜鱼苗要6-7元,密度5000尾/亩,一亩光是单投苗就要花3万多。”陈启创分析,这种投入和风险承受能力不是一般养殖户能够承受的,加上这种鱼具有资金门槛和技术门槛(如饲料和苗种还有瓶颈),只要掌握科学的养殖方法,能够持续3-5年的红利。
2023年,虽然鱼价低迷,但是养饲料鳜却成为行业热门话题,陈启创最终确定把全部精力放在养饲料鳜上。
作为养鱼门外汉,陈启创拜访过广东省淡水鱼产业体系养殖岗位专家甘炼教授,教授建议他要关注水质回归养殖本源,如建立水质监测系统,用数据管理鱼塘。
另外,他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在养殖过程中逐步理解水质、疾病防控对水产养殖的意义。“鱼的很多病害,都是因为水质恶化导致的。”
工业思维小试牛刀见成效
饲料鳜作为当前渔业新兴的网红品种,可以说现阶段各方都在探路。“外行”的陈启创做起事来,就不太愿意被传统养殖观念束缚。
首先,他发现饲料鳜身上携带寄生虫后,就一方面调好水质,另一方面则通过内服动保产品,提高饲料鳜的免疫能力,所以他尽量避免直接给鱼投喂杀虫药。
而他引入投料机自动喂鱼的做法,则完全放弃传统的手工投喂。“上自动投料机,一个工人可以管理3个鱼塘,而且投料机投的料有抛物线,饲料入水的时候可以模拟鱼在游动,更快地驯化鳜鱼吃饲料。”陈启创发现相对于人工投喂,投料机覆盖面积更大,鱼更加均匀。
当然,作为一名曾经的“工业人”,陈启创把工业思维用到了科学养鱼上。他引入自动水质监测仪器,对氨氮、溶解氧、温度、pH等指标进行监测,提前预判水质变化趋势,让鱼苗更加科学地采食。
“依靠科学数据,根据鱼塘不同的水质、土质,我们就制定不同的养殖模式。”陈启创总结了多批次养殖成功的原因,在于把工业思维和水产养殖数据模型结合在一起。
“饲企+高校”助企闯关
2023年,白坭镇成为三水区唯一的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当地提出2024年要推动1500亩全域养殖池塘整治,同时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白坭镇为了帮助村居致富,已成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工作站、华南农业大学特色产业基地等产学研合作平台。
陈启创的饲料鳜养殖基地与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甘炼博士团队展开技术合作与交流。这样的合作,发挥了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自身学科优势和紧密联系“三农”的传统优势,成为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一个闪亮的示范,全面助推“百千万工程”落地,服务乡村振兴。
“今年我将探索过冬鱼的养殖,这批鱼要经历高温天气,非常难饲养,但是到了7-8月,估计鱼价可高达50-60元/斤。”陈启创对饲料鳜的产业前景充满信心。